文/周麗玉教師
教學過程複雜、多元、變化多端,教師欲在有限時間之內,表現出全面性的教學效果,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。參與這次「校園公民會議教學紀錄片」徵選活動的教師們的精神令人感佩。若非曾有實際教學經驗的人,實難能理解其間之艱辛與令人感動。教師們除必須事前精心策畫一份能在50分鐘內完成教學的課程計畫,據以製作教案、進行教學設計之外,還必要在教學進行之前,獨自籌備相關配套,解決許多教學之外的事務,例如攝影器材商借與人力支援、場地運用協調、同仁座談安排等非日常教學時,得由自己操心的行政業務,其辛苦不可言喻。雖僅短短50分鐘的教學紀錄片,老師們一定得花上好幾倍的時間準備才可能完成作品。
教學是教師專業素養的綜合表現,呈現教師的個人特質、技藝與教育專業知能、態度(或價值),也展現了學校辦教育(或辦學)的風格與教育理想,傳達了學校追求教育目標的手段與過程。因此,教學成果深受學校環境、文化與學校行政風格之影響。同時,本次教學紀錄片內容定名為「校園公民會議教學」,其目標含蓋範圍廣泛,教學目標或以「公民議題」內涵知能學習,或以「公民會議參與」能力培養為考量?兩種不同思考方向必會有截然不同的課程規劃、教材選擇、教學與評鑑方法的設計。因此,教師設計教學之前對教育目標的審慎思考與規劃是教學成功的關鍵,如何擬定一個明確、具體、可行的教學目標實為教師專業的重要考驗。而欲在限定之時間內,實際進行教學,以達成教學效果、完成教學目標,則必要有更為複雜的教育專業理論與實務經驗為基礎,例如,學生心理發展階段,學習起點行為等之了解、教材與教法之適當選擇,以及其他環境條件,例如,學校設備、行政支援與師生關係等之配合,這也是教學之所以成為一種專業的主要理由,教學成效的指標。
教學是一種專業,也是一項藝術,有其專業條件與素養之要求,但也要有創意、多元與獨特之必要。隨著人類對自己「黑盒子」(腦)的了解,愈來愈多的證據說明人類學習的複雜性與自動性,更體認到「學生是自己學會的,不是我們教會的」、「只有他真的想學才能學會」的道理。因此,教學已經不是教師的獨角戲。「教」與「學」是教學一體的兩面,它不等同於演講、表演或宣導等單向的知識或思想的灌輸,甚至僅止於單純的討論或溝通。教學過程應發生師與生、生與生之間靈活、有趣的交互作用。教學中的對話、問題辯解應形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連鎖反應,且能在循環、回饋的機制運作下擴展、發酵。教學過程中學生可為學習者,亦可為授業者,教師應扮演一個能提昇系統功能的趨動程式、或相伴的共同學習者,以使教室內發展成為一個有機性的學習型的組織。本次教學紀錄片中,學生多數能在角色的安排下盡職表現,唯多屬學生個人表演或演說,極少學生間有問題關聯性之交鋒、互動與相互學習,或教師之「畫龍點眼」的參與論辯,教學略顯樣板、形式、僵化。教學情境的活化,才能使學習的內容與成效豐盛。
紀錄複雜且有時間限制的教學過程,並要提供成果與人分享,實遠比平日教學更為困難、顧慮較多。教學之前要有更為精細的規劃與設計,以使教學之時有能提供分享價值的教學活動,增進進行教學時應變的掌握能力與順暢,而教學之後的課程評鑑則應提供教學目標達成情形之資訊,以發揮「他山之石」的分享效果。因此,由課程規劃,教學設計、實施至評鑑等在教學紀錄片製作過程中,必要精心思考,奠定教學核心工程基礎。教師需要具備教育專業知能與素養之外,也要有實務的豐厚歷練,若由一人擔當實難有周全之成就,加以「拍攝」工作亦非一般人都能勝任。因此整體工程之完善、周全、可行,有幾個實務上可以考慮的做法,提供參考。
一、團隊合作:
「團結力量大」,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,但傳統上,中小學校之教學常習於「單打獨鬥」的模式,教師間少有因教學而合作,或交互學習。因此,常無法打破自己的慣性思維,同時也少了因相互激盪而激發的創意與熱情。如何集結同好(可以是同科,也可以是不同科教師),並請學校在課程安排上給予每週有共同無課時間,以供運用。無論教學目標擬定、教材選擇、教案設計,或試教、拍攝等都會因集思廣義,專長分工,人力支援而使教學紀錄片更為完善。過程中將會不斷發展彼此間緊密的情感關係,在相互支持、鼓勵中激發熱誠,進而建立自信和自我效能感,使這次的活動產生更深遠的影響與義意。
二、小題大作:
「時間」是教學時的最大壓力,教學時間的運用與分配確為教學成功的重要關鍵,也是教學的首要技能。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產生最好的教學效果,常決定在教學時能否聚焦在主要概念的教學上。因此,審慎選擇核心概念,縮小其內容範圍,並將之轉化為具體、明確、可行的教學目標,描述於計畫書中,以做為引導與評鑑之依據。進行教學或討論時,教師更應避免,或阻止學生不必要的內容擴散,或概念的伸延,引導核心概念能以螺旋式發展,並促其在教學活動中多元、深入反思、批判、辯論,以使之澈底理解、頓悟,終能內化成為態度、觀念。確實體認學習過程中「學得懂,比學得多」重要。
三、過程完整:
「引起動機」與「評量」,在教學過程中雖非教學的主幹,但就如運動會的「開幕」與「謝幕」會帶動整個活動的高潮與成就,成為教學成效上的重要關鍵,唯經常受到忽略。一個生動靈活的教學,必定起始於結合學生生活經驗,引起學生學習興致的教學活動。而一個有效的學習必要精心設計學習結束後,學生應有的課後功課或作業,以誘導學生對學習資訊的整理,增進理解,或促成長期記憶與持續自我學習,其成果並能協助教師對學習成效的掌握、了解,以為改善,或補救教學之依據。因此,「引起動機」與「評量」在教學上有其教育的意義,在「教學紀錄片」分享上有其功能,教學不能缺少這兩部份。
四、練習與預演:
「教學紀錄片」既有分享的功能與要求,拍攝之前的練習與預先演示有其必要性。一般教師都有超過一個以上的任教班級,教師可運用非指定拍攝之班級,先舉行試教,並請伙伴教師觀摩,提供改進建議。教案內容經由試教、練習、修正之後必更為完善,而自己也因熟練而增加自信,之後在指定的班級中進行教學與拍攝必然得心應手。如此做法,不但能帶動自己教學知能之改善、精進與自信心,產生進步的成就感,而且會有更為精緻的好作品,以供為分享之用,在競賽中獲取好成績。
教學是一種專業,也是一項藝術。在課程鬆綁、知識爆炸、價值多元、環境變化快速,且教師要求專業自主之教學環境中,教學面臨極大的挑戰。教師應不斷打破自己的慣性思維,使舊的心智模式不斷和新的經驗產生連結、自我學習,並建立自信,激發內在自生力量,並將教學之挑戰轉化為工作的使命感與生命意義,當個快樂的讀書人與教師。積極、自動參與「校園公民會議教學紀錄片」徵選教師之熱情、挑戰自我教學的精神值得教師們學習,也讓人敬愛。
本文作者曾任:
台北市 國高中校長
九年一貫課程發展、研修小組委員
人權教育諮詢小組校園環境組召集人。
中小學教育永續發展委員會課程與學習組召集人